当学习走向深度,空间伸展了;当思维走向深度,思想深刻了;当教研走向深度,校园生动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专业的人就该做专业的事。对教师而言,教研就是专业的事。但要把这项专业的事做专业,很不容易。借市级项目《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新教研》之力,竹园小学课程建设团队从第一轮试点试水到第二轮普及普惠,经历了一段实践探索,向着“成果推广”目标,扎扎实实走一段学习研究之路。
为了让学习走向深度,促思维走向深度,2023年4月3日,竹园小学新教研项目团队又一次聚在研讨会现场,掀起又一轮对话热潮。第三轮研讨活动也是专家论证会,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赵雪晶博士亲临现场,给予专业指导,输入强大创生能量。上海市特级校长、正高级教师、竹园小学教育集团理事长、竹园小学党总支书记兼校长娄华英校长全程参与,为新教研树立新目标,为再出发激活超动力。新教研项目还得到了全体教师的支持,袁润副校长和吴晓佟、彭朗两位项目主任,也主动来到现场,一起参与研讨,分享教研智慧。
研讨目标
1.以问题驱动,聆听专家讲座,初步了解深度教研的运作模型和“三度”评估,深入学习应用工具。
2.以对话方式,基于方案初设计,论证深度教研的学科路径,通过专家专业把脉、科学诊断,明确优化方向。
研讨成果
1.修改并完善各学科新教研设计单,有效落实竹园小学新教研项目。
2.明确行动方向,尝试用深度教研的运作模型、应用工具开展新教研,并启用“三度”模型开展科学评估。
研讨样式
按图索骥求解式同伴互启对话式
专业诊断评价式平行思维问对式
问卷调查复盘式……
本次研讨会分四个环节,从学习出发走向论证,从思考出发走向问对,从设计1.0出发走向实施2.0,从我出发走向我们。三小时的超长烧脑时间因专家领航而专业,因同伴对话而同频。在会场内,思维碰撞、智慧互启、能量汇聚,掌声、笑声不断,走出会场,内心充盈,步伐轻盈。
+?+
学习现场
问题驱动,深度学习来一轮
学习样式:按图索骥求解式
教研工具:专题报告记录单
《走向深度的上海教研》一书我们已经开启阅读,但新教研具体实施中的困惑仍然存在。当“为什么、怎么样、如何”之类问题,一时无法通过阅读找到答案,无法通过同伴交流与分享找到方向时,走进专家讲座、聆听专业解读,无疑是一种最高效的方法。走近专家身边,开启专业问对,更是一条捷径。
回顾梳理:老师们回顾自己的新教研学习及实践历程,梳理最想解决的问题或困惑,并将问题所涉及的概念整理出来,在书中的模型图上标注“?”。
讲座解码:雪晶博士为了方便大家找到答案,运用大量生动的比喻,将高深的专业术语变成鲜活的具体形象,贴近聆听者的认知圈,深入浅出地解读“深度教研”,细致入微地描绘“新教研”。鉴于与会者人手一册《走向深度的上海教研》,雪晶博士以循序渐进阅读的方式,带我们一起经历“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四个层次,从了解“是什么”到理解“为什么”,从捕捉“有什么”到明确“做什么”,轻轻松松将《走向深度的上海教研》一书读薄,又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将知识读厚。老师们全神贯注,紧紧跟随赵博讲述,翻阅着,思考着,记录着,生怕错过只言片语。一旦找到答案,更像是觅到了宝一样高兴。
交流对话:交流代表由赵博和娄校长抽签产生,像是事先彩排过、预演过一样,四位代表配合默契,选择了不同层面的问题,串联起来就是新教研的整个过程。
教学相长组葛超怡老师结合语文大教研时最头痛也最关键的经历做提问:深度教研的真问题从何而来,又如何转化成教研主题,促进学科建设?她从专家讲座中找到了答案,也思考起下一轮教研的调查行动来。对此赵博也很认同,再次强调问题化主题的科学路径;
研无止境组王洁靖老师分享她在报告中找到答案进一步明确新教研的运作流程的喜悦,同时提出她新生成的问题:教研工具不少,什么时候用合适,如何用效果更好?关于教研工具的使用原则,赵博与王老师对话起来;
竹径通幽组倪麟老师对评价有一番深入的研究和实践,针对新教研的评估方式和策略也提出了新的看法,赵博深以为然;
新颖别致组朱燕凡老师针对新教研评估的数据分析提出信息化、技术化、智能化的建议,赵博提醒我们可以借助智慧校园平台,将新教研做得更先进、更便捷。
赵博特别欣赏四位代表的学习力和思考力,她给每一位都打出了“十分”最高分,也点赞竹园新教研团队全体成员学习在前、思考在前。
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新教研
论证现场
专业把脉,深度设计上一层
学习样式:专业诊断评价式
教研工具:调查问卷思考单
01|行动方案汇报
郭妹峰老师做《以“问”导向向“学”而循深度教研越研越有劲》的学校新教研项目推进汇报。
郭老师先从试点项目概述、试点研究收获和改进完善思考三个方面,对第一轮研究做简单小结,随后以问题导向+读图解码的方式,面向专家和所有成员如实呈现新教研第二轮实施计划,以便真实论证、真实完善:
一问“种子学科试水如何激活其他学科实践,而非只是撑门面热闹?”读“项目概述图”,呈现项目推进的研究专题、研究内容和组织架构;
二问“我们如何做,才能从第一轮试点试水走到第二轮普及普惠?”读“技术概览图”,讲述项目从文献研究到实证研究,从行动研究到模型建构、经验总结,最后成果推广的初步思路;
三问“市级新教研成果那么成熟、那么丰富,我们研究的价值在哪里?”读“特色概念图”,以竹园的文化墙为背景,从“市课程领导力”项目、区学习空间课题,以及智慧校园的“三个助手”赋能,以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育人目标和课程理念为标准评估新教研研究成果,逆向推导渗透在行动研究全过程中;
四问“项目研究已过一半,如何行动实现弯道超车?”读“推进概述图”,在三阶段任务分解的1.0设计版基础上向2.0实施版发展。
项目汇报
??
02|同伴问卷诊断
问卷调查
在郭老师汇报的过程中,核心团队的老师做问卷调查,一边思考“四问”,一边阅读“四图”,在实践经验、未来规划的解码中,尝试共鸣、共情,更建议、建言。
03|专家把脉诊断
赵雪晶博士首先表示感动和感谢,点赞竹园新教研的研究工作有了自己的特色谋划,做得特别好,也点赞因事未能来到现场的小学新教研主管陈群波博士带领得好。
赵博借用她恩师的三个“化”,提出这“三化”都在今天的研讨现场体现了出来,感受很深:第一个,个别的经验普遍化。竹园体现出三层“转化”:一个组长带着一队组员的研究转化,两个学科推广到七个学科的基础转化,一所学校带动其他学校的发展转化;第二个,零碎的经验系统化。小组交流虽然是现场随机发挥,但四个话题之间就有逻辑性,是一个系列。这就是竹园新教研做大、做强、做出特色的基础。赵博鼓励竹园每一个学科都经历“专题报告、课例研修、活动研讨、成果展示”这四个场景,做好竹园融创型深度教研,关联学校发展方方面面;第三个,隐性的经验显性化。从国家课程转化为教师经验的课程,再到学生理解的课程,是有落差的,而这个落差需要教研来补白、来呈现。赵博倡导从个人做例、学科做例,再学校整合,将成果显性化。她期待并相信竹园新教研成果在更大平台交流、辐射。
赵雪晶博士
专业把脉诊断
在雪晶博士的热情洋溢地评价与高屋建瓴地指引下,大家感受到了新教研之路有远方更有诗意。当娄校长提议用“∞”给每一组每一位成员赋能时,朱燕凡设计灵感闪现,直接开始设计起来。“∞”是我们融创型新教研的logo,是竹园打开的无垠的视野,是新教研路上积聚的无穷的能量。一时间,场内又一次爆发出笑声、掌声,其乐融融。
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新教研
问对现场
释疑解惑,深度理解增一分
学习样式:平行思维问对式
教研工具:六顶思考帽,研讨记录单
各小组分学科领域以平行思维法,用六顶思考帽的方式,对三阶段设计单开展多维度研讨,梳理存在的关键问题或最大困难,在组员对话、思维碰撞中,找到相关路径,方便后续操作。
蓝色思考帽冷思考联合红色思考帽热感受,三阶段设计可不可行就有了判断;黄色思考帽正面肯定搭配黑色思考帽反面质疑,如何行动便有了周全考量;白色思考帽客观梳理结合绿色思考帽创意激发,学科新教研走出学科特色、唱响竹园风采自然有了可能。启用一顶顶思考帽就是开启一轮轮对话,描摹一幅幅蓝图。
葛超怡老师代表语文学科领域,讲述聚焦作业设计开展新教研的思路。从问卷调查、课堂观摩、作业检查中梳理问题,到概念界定、实证研究“高质量作业”,在黄色、白色、蓝色思考帽肯定、认定的基础上,用黑色思考帽不断质疑,用绿色思考帽将读写创意结合,融入竹园特色。
英语学科领域王洁靖、卢颖、鲍蓓蕾、吴晓丽和彭朗五位老师分工合作,以不同的思维帽做不同维度的解读,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提出以具象的主题配套具体的任务来做小、做实,真正将“活动观”落地,并将过程一一细化,在三阶段基础上增加小阶段,缓解阶段间的落差,更具操作性。
倪麟老师代表体育与健身领域做交流,他提到三阶段流程本身基于实际情况设计,对于做什么、怎么做有具体的框架,接下来的教研活动就可以这样做。随后他以六顶思考帽的角度一一讲述后续改进,比如评价持续深入的策略、结构化基础上的具体化实施,以及每一次教研要转向成果导向的深度教研等。
艺术学科领域朱嘉艺老师先以美术学科跨学科活动谈起,艺术教研的支架和结构,一方面以红帽感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一方面以黑帽理性思考“如何帮助教师成长”,表单的作用不可忽视;随后朱燕凡老师用绿帽对三年级的主题做创意思考,提出要结合校区的不同特色、教师的不同特长,在总体设计基础上适当留白、分类激活。
艺术领域
校长点评
新教研实践“四者”
老师们的发言将现场教研推向一个高度,正高级教师、特级校长娄校长的点评更是将这个教研高度致远。
娄校长先抛出“这两年,竹园最大的变化在哪里?”鲍蓓蕾主任脱口而出“视野打开,学校更开放”。娄校长再次提问“打开校门,推翻心中的藩篱,学校不能成为孤岛应走向开放,我们应该做什么?”随后,她从理念引领、技术指导和方法输出三个维度,提出做好“四种角色”走进新教研,给在场的每一位教师上了一堂理性又感性的理念课、专业课、教育课。
价值认知层面,娄校长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做“追随者”,追随“让校园成为师生拔节生长的精神家园”这个竹园梦,追随“双新”“双减”,办高质量教育,让教师的成长来促进、陪伴学生成长;
实践策略层面,一要坚持不懈地做“主动者”。在“高悬的目标”的磁场吸引下,主动教研,工具导向,思考我们的理念是否可以引领、我们的技术是否可以指导,我们的方法是否可以输出,在“解读-实践-稳定-反思”的四步闭环中,形成基于新教研表单的校本化开发的实践路径;二要孜孜不倦地做“对话者”。老师不能成为孤独的学习者、长跑者,不能把研究当独白。老师是学习共同体的一员,要和文本对话,和同伴、和自我、和学生家长对话,和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产生思想链接,让实践丰盈完善;三要持之以恒地做“反思者”,我们要解读好融创型新教研的内涵,和实践相匹配,形成竹园概念。同时,我们要关注到教研背后的“人”,处理好四组关系:拥有还是链接?接受还是转化?给予还是激发?孤立还是融合?通过新教研真正激发教师的专业成长。
最后,娄校长幽默地以赵雪晶博士的名字作导向:在竹园“学习空间”和“学习方式”的顶层设计中,我们要用“晶晶亮透心凉”的心态深入新教研,做好新教研。
专家寄语
新教研成果“三言”
一个下午整整三个多小时的研讨空间,赵雪晶博士讲座、对话、评价、提点,全程一直深度参与、深度诊断,在高强度的研习运作、高频率的对话交流中感触很深。
活动最后,她一连说了三个没想到:原以为只是来作报告的,结果有三轮灵魂拷问;刚才以为总结完了,后来又心甘情愿留了下来;刚开始讲完报告后,担心大家成为工具人,但后来发现大家在自然而然中工具化了。从本次研讨的组织、设计和现场呈现看,大家都明确自己的需求,用新教研的方式创造教育教学的价值。赵博也提到倪麟老师说的“思维爆发”,就是工具人到工具化的转化,思维爆发做什么就是做娄校长刚才说的理念引领、技术指导、方法输出。其中关键是方法输出,在我们能带给别人什么的基础上,思考我们能转化成什么。赵博希望下次能看到更好、更广的工具化现象。
最后,赵博以四个小组的组名对竹园新教研第二轮研究,做了一次精湛的规划:新教研的过程,从竹径通幽开始走,走到课堂实现教学相长,然后开始校本化,就是新颖别致地创,然后再到研无止境。最后赵博建议再增加一个“融创家园”圆回来,这样从“竹”到“园”正好是“竹园”,今天的研讨活动就是融创家园。
赵博再次肯定竹园的融创型新教研一定会做得更好,也承诺一定会再来助力精彩。
一次普普通通的新教研项目研讨活动,我们用新教研的科学方式正确打开,运用教研工具做一番具身学习,共享一段收获历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研讨现场,项目团队不断与专家对话,与书本对话,与同伴对话,与未来对话。因为彼此对话,生成那么多的创想;因为专业诊断,迸发那么深的激情;因为专家助力,激活那么大的希望。做新教研我们是认真的,做好新教研我们也是信心满满的。
这一次新教研路铺就,“雪晶”号启航,我们一起做好“四者”,责无旁贷,携手向前,待到山花烂漫时,一起丛中笑;待到落木萧萧日,聆听雪落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