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画记》
(资料图)
作者:韦力
出版时间:2023年4月
出版机构:上海文艺出版社
近日,故宫博物院兼职研究员、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古籍收藏大家韦力所撰有关中国艺术绘画通史《觅画记》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并在摩点平台限量首发。
韦力先生穷五年之功,行走探访上万公里,对中国艺术史近两千年来至为重要的120位绘画大师予以了从生平成就到丹青名作的全面梳理,并结合寻访名人遗迹的游历过程,精心结撰了这部一函四卷、厚达2300页的艺史巨著。
韦力近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创作“传统文化遗迹寻踪系列”丛书, 该系列以历史上为中华文明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为线索,寻觅探访他们留存于今的遗迹,希求保存中华文明留在当代的样貌,传播中华文明,旨在将书于纸面的传统经典文献与逐渐消亡的文化实体遗迹打通,保护、抢救、普及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凸显中华文明精髓的同时,重新发掘那些为人所忽视的文明遗存。
截至目前,书系已经出版有《觅宗记》《觅诗记》《觅文记》《觅词记》《觅曲记》《觅经记》《觅画记》7部,而此次出版的《觅画记》是“传统文化遗迹寻踪”系列里篇幅最大、最为光彩夺目的一部。
韦力以艺术史时序为纲、以画师人物为轴,纵横于视觉图像资料与艺术史文献之中,考订画事、解析风格,内容旁征博引、议论精警中正,细品一位位丹青圣手的人生际遇、审美旨趣。《觅画记》一共探究了120位画家的生平与作品;上至顾恺之、宗炳,追迹魏晋;下及李可染、傅抱石,走向现代。
同时本书内附绘画作品的高清彩色配图多达600余幅,以最为直观的方式展现画家们的代表作,视觉呈现与文字内容互为印证,使艺术史变得更为鲜活与切近,摆脱先前艺术史专著文字过多、术语密布、论述抽象的窠臼,力图让读者与绘画本身相亲近,用艺术本身而非仅仅是文字表述来描摹艺术史。
本书不同于其他同类作品之处,还在于韦力将自己遍访名山大川、追寻画师故居的游记历程有机地融入其艺术史写作之中。《觅画记》带领读者重返画家创作的历史现场,感受隐于青绿山水之间的林泉高致,重访与古为徒的丹青故里,可以说韦力先生是以双足丈量华夏艺术的高岸深谷。
为使艺术史作品得到更好呈现,《觅画记》本次采用布脊锁线工艺,可使书籍180度平摊,方便读者鉴赏跨页插图;此外,书脊还选用了烟霞布,四卷本配色典重温雅,无论是佛头青、缊韨色,还是结绿色、蕉月色,每种颜色都取自诗歌名篇、传统画作的颜色;而书名烫金印制。《觅画记》首版即以超高的典藏规格印制。
《世说俗谈》
作者:刘勃
出版时间:2023年3月
出版机构:浙江文艺出版社
《世说俗谈》为文史学者刘勃解读《世说新语》的历史随笔集。书中将魏晋时期的诸多名士放进具体的历史背景中进行解读,以多元的视野来诠释魏晋时期的风流。
刘勃在此之前曾出版《失败者的春秋》、《战国歧途》等多部畅销书。在这本书中,他把视角转向了魏晋名士。
同样是以清谈为著称的名士,为什么有的人结局很惨,有的人却非常的成功,仅是因为这个人谈得好或坏吗?刘勃在书中告诉我们并非如此,因为在看起来相似的表象之下,背后实际有完全不同的人生选择。这些是《世说新语》中不曾提到,只在《世说俗谈》里有认真探讨的主题。
刘勃以深刻且幽默的风格解读《世说新语》及书中各种知名人物,如阮籍、嵇康、王羲之等人的行为和思想。书中将魏晋时期的诸多名士放进具体的历史背景中展开多重线索的想象与推理,以更多元的视野来诠释魏晋时期的风流与苍凉,堪称魏晋史版“明朝那些事儿”。
这本书中的行文有着不少网络用语,在近日,刘勃在南京举行的新书分享会上透露了这样做的原因——孔子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只有几门课使用雅言,大量使用的正是当时极通俗的语言,如果我们读《史记》,会发现《史记》有一些篇章实际上是把《汉书》里面那些非常古奥难懂的语言,变成了汉朝人极为容易读懂的语句,甚至也会用很多通俗的口语。再比如说《世说新语》这部书,像“阿堵物”、“宁馨儿”等等词语,都是当时的口语,如果把这些口语都抽掉的话,《世说新语》还是《世说新语》吗?
刘勃认为,事实上我们伟大的文学传统都是在不断地吸收当下时代最鲜活生动的语言,然后把它融进传统的文学脉络中,然后成为一个新的文学传统。“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网络语言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说能够通过写作把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的语言,变成了文学传统的一部分,这个也是让我们的生活在时间上多留下来一点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