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6件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医疗美容领域违法犯罪典型案例。案例集中披露了医美领域的主要违法犯罪方式,揭示了消费者进行医美时的常见风险隐患。
与以往曝光案件大多是予以关停整顿、行政处罚不同的是,此次曝光的6件案件中有5件是刑事案件,对不法分子最高判处有期徒刑15年。行刑衔接、论罪入刑,彰显了司法的震慑作用。这对整治医美行业乱象、守住医美安全底线来说,无疑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随着“颜值经济”成为消费新热点,医美行业快速扩张,与此同时,各种乱象也层出不穷。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消息,从2015年到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每年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从483件增长到7233件,增长近14倍。其中,投诉量大的是医美机构的非法行医、超范围经营、使用假货山寨设备等问题。这些黑机构、黑场所的违法违规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有的直接危害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成为医美行业的顽疾沉疴。整治医美乱象,必须针对医美机构这一主要的消费场所重拳出击,以猛药祛除顽疾。
在医美机构之外,很多违法犯罪行为也很猖獗。此次最高人民检察院曝光的典型案例中,就有生产、销售、提供假药罪,有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更有以免费整形为幌子实施“整形贷”诈骗活动。由此可见,医美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不仅涉及面广,而且涵盖源头端、销售端、终端整个产业链。这意味着,遏制医美乱象须盯紧每一个环节,打源头,斩链条,加强行业全链条监管,进行全面整治。
为净化医美行业,从国家层面到地方都开展了医美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颇有成效。尤其是公检法力量的介入,不啻是对付医美领域顽疾沉疴的一味猛药。从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办案经过来看,多地检察机关充分借助“外脑”,邀请具有医疗卫生背景知识的专业人员作为特邀检察官助理,同时主动加强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执法司法机关的联系配合,促进形成治理合力,确保实现从生产源头到销售终端全链条打击。这些经验,为从根本上遏制医美乱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遏制医美乱象,须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只有发挥合力,由点及面追查,全链条严打,方能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消费者才有望得到安全、放心的医美服务。此外,需要提醒的是,消费者在考虑和选择医美时,要保持理性,摆脱所谓的容貌焦虑;更重要的是,学会通过可靠途径识别真伪,以免掉入“美丽陷阱”。(李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