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动态 >> 正文

北外学子|唐学文:你永远是自己的冠军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唐学文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会议口译专业2021级研究生

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特等奖,第九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总决赛冠军(同为华北赛区和大陆决赛冠军)、第11届国际口笔译大赛同传邀请赛个人和团体一等奖(冠军)、第11届全国口译大赛全国交传和同传亚军、第二届中译国青杯国际组织文件翻译大赛(汉译英)全国一等奖(并列第一)


【资料图】

曾担任联合国国际劳工大会同传,2023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北京站开幕式、大学联合会全球论坛等活动口译员,曾为教育部、《求是》杂志、第十届亚太翻译论坛提供笔译

曾在世界经济论坛、德勤实习,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志愿者、2022北京冬奥会志愿者

不怕起步晚,不怕跑得慢,

只要慢慢坚持,

总会在日积月累中看到小小的进步;

即使焦虑迷茫,也不要停止前进的脚步,

这样才能在机会来临时及时抓住。

并非从一开始就坚定的口译之旅

唐学文第一次了解口译这个职业源于一位拥有多年口译从业经验的老师,这位老师曾在课堂上多次分享口译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奇闻趣事。她被这位老师的气质深深吸引,萌生了学习口译的想法。

大二时,唐学文开始尝试自学口译。口译学习是艰难的,对这门专业一无所知的她,仅凭一腔热血便跟着网络上的教学视频开始学习,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伴随着对自己的失望和对口译的恐惧,她开始自我否定:“我根本不可能学会口译”。

唐学文喜欢说英语的感觉,也愿意成为不同语言之间的桥梁。时值大三寒假,面对即将开启的北外高翻学院夏令营报名,在朋友的鼓励下,她决定重启口译学习之路。从最初的“听不懂、说不出、训练方法有问题、急于求成”,到沿途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他们的帮助下,唐学文慢慢进步,最终成功通过夏令营考试,叩开了梦寐以求的北外高翻学院大门。

迷茫焦虑是常态

研究生入学之后,唐学文发现,之前攻克的仅仅是第一关。入学的第一堂课上,她就拜倒在同学们的“自我介绍”之下。大家都风度翩翩,做过口译实践,拥有几本译著,而她更像是刚学了几天三脚猫功夫的小兵,误入了“大侠华山论剑”现场,站起来支支吾吾说自己本科修过一学期的口译课,“功力尚浅,大侠们先打,我随后再来”。

Peer pressure(来自同伴的压力)只是其一,老师们极其诚恳的点评更加“酸爽”。辛辣的反馈,直击灵魂的评价,让唐学文陷入迷茫:我适合做口译吗?我是不是起步有点晚?“但毕竟来都来了,不能当逃兵吧”,从不言弃的她,在迷茫焦虑中开启了充满挑战的研究生之旅。

研究生两年的生活不乏迷茫焦虑的时刻,但这样的生活很真实,与之对抗的过程也很充实、酸爽。唐学文总能在与优秀同伴的较量中偷学到几招,peer pressure也能促使她抓紧时间练习。虽然成为“武林第一”遥不可及,但她总可以确保:通过一日又一日的练习、老师的反馈和与同学的交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强一点。

有了这样的心态,唐学文淡定了许多。和身边的同学交流之后,她发现时不时的焦虑是常态,所以,“如果你也这样,请记住,你不是一个人。”

/ 在学校各个角落练习口译 /

功夫在平时

在获得第九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总决赛冠军之前,唐学文就多次参加演讲和口译比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原以为在海峡两岸口译大赛总决赛赛场上会轻松上阵的她,又遇到了不小的挑战。

候场的选手都来自海内外顶尖翻译院校,无不接受了专业的口译训练,无不经历了数轮的淘汰与选拔,最终脱颖而出,站在了总决赛的赛场上,现场的评委也都是口译届的大前辈。面对优秀同辈、行业前辈和线上线下观众的审视,唐学文压力倍增。

但是真正轮到唐学文出场的时候,她觉得,一切又都熟悉了起来:主旨口译、会议口译和对话口译,主动聆听、梳理逻辑、记笔记并迅速产出。看似轻松的产出背后,是无数次的练习和自我反思。唐学文相信这么一句话:Under pressure, you don"t rise to the occasion, you fall to your level of training,意思是,在压力大的场合下,一个人的水平不会突然超常发挥,而是回归到平时最习惯的训练水平。这在口译学习中尤为适用,也是唐学文平时不断保持训练的原因,“功夫在平时”。

唐学文鼓励大家参加比赛,去看一看,瞧一瞧,交流交流,输了就拍拍灰尘,继续努力;赢了也不骄不躁,终身学习。无论结果怎样,“你永远是自己的冠军。”

/ 参加第九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并荣获总冠军 /

联合国国际劳工大会同传:接受挑战

在研究生生涯的最后阶段,唐学文通过选拔获得了去日内瓦给联合国国际劳工大会做同传的机会,她欣然接受这个挑战。

这是第111届国际劳工大会,来自国际劳工组织成员国的政府、雇主和工人三方代表齐聚日内瓦,讨论有关社会正义、学徒制标准制定、公正转型和劳动保护等重要议题。作为会议的同声传译译员,唐学文不仅需要了解会议的来龙去脉、背景知识、成员国三方代表的不同立场,同时也需要克服现场直播、发言人快语速和多元口音等压力。

为了圆满完成此次同传任务,在飞往日内瓦之前,她做了充分的准备:提前学习会议已经发布的总干事报告和委员会等报告,为现场的翻译工作做好了知识层面的准备;观看往年的会议视频,熟悉不同国家发言人的语速和口音特点,并进行了相关的口译练习。

但真正的联合国同传工作依然超出了她的预期。从翻译的第一场会议开始,基本无辅助稿件,这让唐学文再一次紧张起来。于是,在抵达日内瓦后,她又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来。这一次她更加注重张嘴练习,从网上找到相关内容进行快速视译或英中同传,提高反应速度和产出连贯性。

“永远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准备”,真正的同传工作实际是充满着不完美的。发言人演讲语域高、句式复杂、口音重和语速飞快等种种挑战密集袭来,唐学文也感到之前看似充分的准备还是不够应对挑战。

在第一天工作结束后,唐学文虽已极度疲惫,但为了第二天的会议,她又开启了“疯狂”的练习模式,专门找来语速快、口音重、语域高、句式复杂的发言人材料进行精准练习。有了第一天的经验,她觉得第二天的工作似乎简单了一些,发言人的语速和口音好像没有那么“魔鬼”了,她也有更多精力关注会场动态,更多关注文字之外的信息。

两个星期的同传工作短暂且漫长,充满挑战但也不乏乐趣,让唐学文直面同传的不完美,也让她从同事和老师的翻译中不断学习。

/ 赴日内瓦担任联合国国际劳工大会同传 /

相信改变的可能性

唐学文说,她没有超人般的效率,没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知识面,没有伶牙俐齿,没有本科英语就让人惊艳的经历,但她仍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克服拖延习惯,慢慢行动,也逐渐看到了些许成果。

她认为这背后的信念是:不怕起步晚,不怕跑得慢,只要慢慢坚持,总会在日积月累中看到小小的进步;即使焦虑迷茫,也不要停止前进的脚步,这样才能在机会来临时及时抓住。

唐学文深知自己非常幸运,在成长路上,虽然跌跌撞撞、走过弯路、吃过苦头、犯过傻,但遇到了无数愿意帮助她的人,收获了无数善意。

“未来,我会带着你们赋予我的信心和勇敢,

继续前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