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动态 >> 正文

挖掘​3亿人需求 金融服务新市民提质增效

来源: 中国商报网

中国商报(记者 马文博)新市民是城市建设的生力军,新市民的金融需求也成为金融服务工作的新课题。今年以来,有关金融服务新市民的政策持续释放,各类金融机构也不断推出金融产品,满足新市民各类需求,金融服务新市民正在提质增效。

重庆“金融知识便利店”吸引市民参观学习金融知识。(图片由CNSPHOTO提供)


【资料图】

政策持续发力

近年来,有关部门持续出台政策,加大对新市民群体的金融支持力度,规范发展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金融服务环境。

2022年3月,原银保监会、央行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新市民金融服务概念被首次提及。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还没有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都属于新市民群体。

《2022年新市民金融服务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新市民人口数量在3亿人左右,主要由外来务工人员、小微企业主、随迁老人三类群体构成,占我国总人口的比例超过20%。

今年4月出台的《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要持续改善新市民金融服务。丰富农民工等新市民群体的专属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手续流程,依法合规对新市民信用信息进行归集利用,适当降低服务准入门槛,重点为新市民就业创业、住房消费、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等提供金融支持。

今年6月,央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提出,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水平。加强与地方政府信息共享和公用数据直连,丰富“金融+生活+政务”新市民金融服务场景。鼓励运用信贷、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方式,支持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依法合规加大对新市民等群体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融资支持力度。

7月2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再次强调,引导金融机构优化对新市民等消费群体的金融服务,对于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领域的金融需求,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张春子认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新市民金融服务。近年来,各金融监管机构不断推出指导意见等举措,促进包括面向新市民群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发展。做好新市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要优化各类金融资源配置,积极探索一条科学的新市民金融服务发展之路。

仍有痛点难点

新市民群体具有数量大、成长性强、金融服务需求大等特点,但目前新市民享有的金融服务仍存在较大缺口。

白皮书指出,新市民主要分为外来务工人员、小微企业主、随迁老人三类群体。在本次调研中,规模最大的是外来务工人员,占比为88%;其次是由店主、老板等构成的小微企业主,以及为和子女团聚而来到城市的随迁老人,占比分别为3%和6%。

新市民来到城市后分布于各行各业中,白皮书显示,受访者从事的行业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制造业、餐饮和工程/建筑、房地产、互联网/电子商务、政府事业单位。大部分新市民生活和工作状态相对稳定,全职工作人群中有73%已购买了社保。同时,外来务工人员中超七成已组建家庭,房租房贷和子女教育是最大的经济压力来源。白皮书指出,新市民人群整体呈现出工作稳定性低、社会保障参与度低、抗风险力较低等特征。

厚雪研究首席研究员于百程认为,一方面,努力融入城市的新市民在生活中往往面临诸多金融需求,但部分新市民由于缺乏金融知识,如财务规划能力、储蓄习惯、反诈知识等,不知道如何享受金融服务。另一方面,还有部分新市民在寻求金融服务时,被传统金融机构所需的工作证明、收入证明、社保公积金,以及房、车抵押物等一系列证明材料“挡”在了门外。

财经评论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教授谭浩俊表示,新市民是未来城市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力量,也是城镇化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解决好城市新市民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推动新市民尽快植根城市,不仅能对稳定城市发展、有效解决城市企业“招工难”问题、维护城市的结构稳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还能给未来城市发展、城镇化建设积累良好的经验,创造良好的条件。而金融支持,无疑是新市民植根城市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中国农业银行执行董事、副行长林立认为,要针对不同主体的个性化金融需求,精准创新产品服务。与农村居民相比,进入城市的农民工新市民对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需求更大,商业银行可参照城镇消费金融产品,构建消费金融产品体系,并为新市民在进城、安家、落户等阶段匹配差异化金融产品和服务。

金融机构在行动

如今,围绕新市民的金融需求,多家银行推出了专属信用卡、理财产品、贷款产品等,打造新市民专属产品体系。

其中,邮储银行创新推出新市民专属借记卡——“U+卡”,聚焦新市民支付结算及寄递等场景需求。此外,邮储银行还携手美团针对骑手的金融服务需求推出“新市民主题骑手卡”,叠加多项专属优惠权益。

为强化新市民金融服务,浦发银行推出了新市民专属消费信贷产品——“发呗”消费分期服务。“发呗”聚焦消费者衣食住行学和新市民在安居消费、职业教育、3C数码购物等各类消费场景中的小额信贷分期需求,具有“及时贷、轻松付、随心还”等特点。

不仅如此,新市民金融产品还延伸到理财领域,目前已有工银理财、青银理财等多家银行及理财公司推出了新市民专属理财产品。据中国商报记者查询,目前开放的新市民专属理财产品风险等级多为中低级别。

近年来,保险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服务新市民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保险业为新市民提供保险保障约289.3万亿元,服务个人客户的保单达86.3亿件。

渤海人寿针对新市民推出了“和护e家”家庭综合意外保险产品计划与“和睦e家”百万无忧团体医疗保险产品,除了提供医疗保障外,这款产品还对8个身体部位高发的恶性肿瘤—重度提供全流程医学管理服务;针对新市民群体的租房需求,人保财险推出了“家租宝”家财险;围绕新市民创业场景,美团携手平安产险近日推出“美团生意保”商家综合险,提供店铺财产保障、员工意外保障和第三者责任险等多项保障。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表示,对金融机构而言,既要从战略层面重视对新市民金融服务的投入,也要结合其特点研发推出针对性产品和服务。可以从最基础的账户服务入手,先迈出第一步,在服务和交互过程中发掘更多产品创新空间,成熟一项推出一项,逐步补齐产品篮子。

相关新闻